生平

  • 薛松(1965-)

    薛松,1965 年生于中国安徽,1988 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。在近四十年的创作中,将东方与西方、历史记忆与当下现实、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结合,被誉为中国波普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。1991 年的一次画室火灾,促成了他以“燃烧”和“拼贴”为核心的独特创作方式。他以火焰和灰烬为媒介,将各种印刷品残片拼贴组合成全新形象,探索全球波普、本土波普、大都市、新山水、中西对话、文字与书法等主题。 2019 年后,薛松受道家哲学启发创作“法自然“系列,摒弃可辨识的文化符号和历史叙事,转而运用万物与自然的意象,追求更纯粹的自由境界。

  • 1965

    薛松的百日照

    1965

    薛松出生于中国安徽砀山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• 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,1980年建立深圳特区。 1979年“星星美展”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东侧花园举行,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开端。 1982 薛松前往上海,参观 “法国 250 年绘画展览”,首次亲历大批西方艺术原作。 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·沃霍尔首次访问中国。 1988 薛松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,此后一直生活和工作于上海。

         1985年,学生时代的薛松

    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,1980年建立深圳特区。

    1979年“星星美展”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东侧花园举行,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开端。

     

    1982

    薛松前往上海,参观 “法国 250 年绘画展览”,首次亲历大批西方艺术原作。

     

    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·沃霍尔首次访问中国。

     

    1988

    薛松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,此后一直生活和工作于上海。

  • 1990

    薛松在火灾现场

    1990

    于常熟路的工作室发生火灾。

     

     中国宣布开发浦东,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热土,上海证券交易所于同年开业。

     

    1991

    工作室再次发生火灾。两次火灾启发薛松新的创作方向,以“燃烧” 和 “拼贴” 为其独特的艺术手法。

  • 1992

    1992年,薛松在上海歌剧院工作室

     

    1992

    “本土波普”系列

    扎根于中国文化与历史传统,从 “本土” 出发,融合世界潮流,展现了中国传统图像如何在美学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重生,并融入本土流行文化。

     

    在北京英国大使馆举办首次个展 “薛松画展”。

     

    首届 “广州双年展” 展出了一批中国艺术家的波普艺术作品。艺评家们深入探讨了波普艺术的概念和现象。

     

  • 1993

    薛松与英国艺术家吉尔伯特和乔治在上海美术馆展览现场

    1993

    英国艺术家吉尔伯特和乔治在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,并与薛松等中国艺术家交流。

     

    中国当代艺术首次进入威尼斯双年展,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波普艺术也开始登上国际艺术舞台。

     

  • 1995 1995

    1995

    “文字与书法” 系列

    文字和书法中的抽象性最令薛松着迷。这一时期的创作逐渐从明确的具象转向更抽象的图式,也继承了对中西文化如何交融的关切。

     

    “全球波普” 系列

    流行文化与新消费浪潮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,薛松捕捉了这一时代变迁的脉动,将波普艺术的表现手法融入创作。跨国商业符号、流行文化以及明星人物成为全球化象征,也构成薛松这一时期的创作核心。

     

  • 1997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远东经济评论》1997年香港特刊封面

    1997

    “新山水” 系列

    薛松将山水转化为形式框架,通过拼贴西方艺术史、都市风景等多元内容,揭示山水意象与都市化的隐秘关联。对自然的崇拜成为都市异化生活的补偿,体现了对内心宁静与和谐的追寻。

     

    薛松分别在德国罗梦画廊与香港世界画廊举办首个画廊个展。

     

    香港回归。《远东经济评论》在其1997年香港特刊中选用薛松的作品《火红的香港》作为封面。

     

    大地艺术家克里斯多与珍妮·克劳德来华,与薛松在上海交流。

  • 1997年,薛松游历欧洲

  • 1998

    “中西对话”系列

    薛松通过对中西艺术史经典的拼贴和蒙太奇处理,展现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多重性。

     

  • 1999

    “大都市”系列

    21世纪初,城市景观新旧更替,建筑工地布满街头巷尾,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,薛松用创作记录都市发展的印记,以及人们在其中复杂而微妙的情感。

  • 2000

    2000年3月,薛松在美国新泽西蒙特克莱尔大学美术参加群展

    2000

    应邀参加美国新泽西蒙特克莱尔大学美术博物馆群展 “超越界限”。

     

    参加芝加哥 Walsh 画廊群展 “上海-2000”。

     

    上海香格纳画廊举办薛松新作展 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”。

  • 2001 2001

    2001

    上海莫干山路 M50 艺术创意园区成立,薛松成为园区最早入驻的艺术家。

     

    北京798艺术区成立。

     

     于芝加哥Walsh 画廊参加群展“超越”。

     

  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,标志着中国全球化的不断深入。

     

     

  • 2007

    2007

    参加俄罗斯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群展 “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展”。

     

    2008 

    香港季丰轩画廊举办 “世说新语——薛松个人作品展” 。

     

    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。

   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,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。

     

    2011

    上海美术馆主办,季丰轩画廊协办薛松个人回顾展“穿越历史与时尚——1988-2011” 。

  • 2006-2011,薛松与同侪在展览举办地

  • 2013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授予证书

    2013

    新加坡当代美术馆举办“薛松——新海派绘画”个展。

     

    西安美术馆举办“碎片时代”薛松个展。

     

    首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和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开幕。

     

    2014

    获敦煌研究院聘请为特聘研究员。

     

  • 2019 2019 2019 2019

    2019

    “法自然” 系列

    薛松出生并成长于砀山,自幼便深受老庄哲学的熏陶。“法自然”是经历上海大都市繁华后的“返璞归真”,借助抽象化的表达,在体悟自然之后获得精神性超越。“法自然”系列还是融汇三重自然的尝试,包含物理世界的客观自然,也涵盖文化维度中的自然,囊括数字技术世界——这个数字世界无疑已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平行自然。

     

  • 上海龙美术馆举办个展“薛松作品展:涅槃”。 2020 上海宝龙美术馆举办个展“中国DNA:薛松2020”。 2022 广东美术馆举办个展 “薛松—变像”。

    展览“中国DNA”,宝龙美术馆,上海

    上海龙美术馆举办个展“薛松作品展:涅槃”。

     

    2020

    上海宝龙美术馆举办个展“中国DNA:薛松2020”。

     

    2022

    广东美术馆举办个展 “薛松—变像”。

  • 2023

    “穿越时代变迁—对话艺术家薛松”,2023年3月27日,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

    2023

    季丰轩画廊宣布全球独家代理艺术家薛松。

     

    受邀成为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资深访问成员;同年担任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。

     

     季丰艺术文教有限公司在上海 M50 艺术创意园区成立 “薛松文献库”,整理线上作品全集。

  • 2025 2025 2025 2025 2025

    2025

   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主办,季丰轩画廊协办个展 “薛松:自然-非然”。

     

    独立策展人姜俊讲座“穿越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的艺术家 — 薛松 ”。

     

    韩国诚信女子大学美术学院赵慧玎教授讲座“烈焰成光-东亚抽象艺术的脉络中重读薛松”。